在场同学均表示,体育馆环境敞亮,可以成为很好的学习空间,非常愿意来这里自习。
要一线贯通、思政工作不断线,用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师生、感召师生、激励师生,强化服从大局的政治自觉、共克时艰的思想自觉、抗疫有我的行动自觉。焦扬:对标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从严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三个坚持就对标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从严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焦扬提出三个坚持。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通报当前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势、听取专家组有关工作建议,专题研究准封闭管理期各条线各校区相关工作。一要满足师生教学科研诉求,严格校园管理,保障各个气泡内师生身心健康,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做好实验室支撑保障。下一阶段工作:要做到五个一、五个不,实现准封闭不停摆,以防控保发展焦扬代表党委向管理服务队伍和全体师生表示崇高敬意和真挚感谢。坚持稳字当头,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一鼓作气、防控意识不松懈,要咬紧牙关、打起精神、扛起责任、坚持到底。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双线并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她表示,迎战第一周,全校准封闭管理工作坚持主线、及时高效,校园管理条块清晰、井然有序,队伍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人文关怀凝聚人心、感动暖心。复旦人创的是理论和实践之新,把在学校培养的钻研精神和专业能力运用到创新强国的火热实践中,常怀学习他人的礼敬之心,常有超越前人的牛犊之志,跑出成长加速度。
三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驱动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思考,通过压担子,通过肯定与鼓励,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追求进步、向光明行,是时代和学校对青年最殷切的期望。制图:实习编辑:项天鸽责任编辑:李斯嘉。三是心有山海、不惧艰险。
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并以追求进步、向光明行为题给毕业生上最后一堂微思政课,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海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组织部(人资部)副部长陈浩,复旦大学相关部处负责人、导师代表、校友代表、2022年选调生代表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出席仪式。复旦人守的是人间正道,不忘记为什么出发,做好自己的事、走稳脚下的路,不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一代代复旦青年追本求源、向下扎根,培育了胸怀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彰显了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笃实作风。最后一堂微思政课:矢志不渝追求进步,永远向着光明前行。要吃苦耐劳,主动从最基层、最基础做起,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所在单位、所在地方的发展中,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人民是青年人进步的土壤、力量的源泉、奋斗的皈依。
‘导师的‘导,是向导,是引导,是以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求真、严谨、求实。焦扬最后深情地说,毕业生是母校最好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永远的精神家园。一代代复旦青年追求卓越、向上攀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四是心有暖阳、扎根人民。
建校117年来,一代代复旦青年追寻信仰、向光而行,始终追随鲜红党旗、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于清明强调,此次国药控股与复旦大学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势在必行,恰逢其时,既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切实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的生动体现,更是支持青年人才在强国路上挑大梁、当主角的具体实践。
永葆赤子心,放下书生气优越感,拜大众为师、读无字之书,扎根群众、脚踏实地。走访用人单位近百余家,与商飞集团、中电32所等一批国防科工重点单位加强了人才培养合作对接。
胸怀天地、何惧丘壑,风雨过后、方见彩霞,复旦人要把困难当作磨砺意志的试金石,练就大胸怀、宽肩膀、硬腰板、强筋骨。近年来分别与广西、陕西、安徽、山西、吉林、宁夏、内蒙古、山东、天津、黑龙江、四川、重庆、福建等十四个省(区)组织部门、卫健委签约共建省校实习实践基地,与中建八局、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航天八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华能集团、国药控股等八家重点央企单位签约共建校企实习实践基地。复旦人要用心中不灭的理想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近年来,学校着力构建长期、全面、深度、创新的校地、校企协同新模式。当前,国药控股正启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比任何时期更需要紧紧依靠人才,将努力为人才搭建发挥才能的广阔舞台,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机遇。二是心有少年、守正创新。
同学们都是母校的骄傲,我为大家点赞。希望2022届毕业生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跑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好成绩。
永葆实干心,把小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把难事办成,在为人民服务的踏实奋斗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成就梦想。焦扬在最后一堂微思政课上指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直是复旦最根本的责任,学校把作育人才作为中心任务,把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优秀毕业生摆在最重要位置,鼓励更多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地方绽放热血青春、书写无悔人生。
学生代表、2022届历史学系本科生、贵州省选调生杨云康,选调生校友代表、2007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校友程政洲,导师代表、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发言。二要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扎实的基础,以及一专多能和广泛的适应性。
同学们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人生之路。焦扬强调,今年3月以来,大家共同经历异常严峻的抗疫大考,共同度过无比难忘的毕业季,上了一堂最深刻生动的大思政课。我即将接过接力棒,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选调生,迈出复旦的校门,走向祖国大地奉献青春。追求进步,不在乎一时快慢,不安于随波逐流,而要守正创新,有向阳而生、向光而行的追求。
愿以萤火、汇成星河,把小我融入大我,不辜负生命中的信仰与热爱,就能成为照亮他人的那道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选调生、一名复旦人,他将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辜负母校培养,不辜负组织栽培。
要磨练心性,训练在复杂情况下做成事情的意志,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坚持不放弃、不急躁、有韧性、有理想,久久为功,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成就自我,对党忠诚。毕业生出征:迈出复旦的校门,走向祖国大地奉献青春焦扬为2022届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学生代表授旗。
近三年来,在基层就业引领的积极氛围中,选调生总人数稳步提升,累计近千人加入各地选调生队伍。程政洲是复旦大学首位安徽省选调生,他以15年的选调生经历,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激,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经验与心得。
校园战疫闭环运行三个多月,师生一德、共赴山海,大家熬过的苦、流过的汗、抹过的泪,都将在未来化作奔赴山海的从容、迎风斗浪的坚毅和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镇定。大家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乐观自律、共克时艰,守护校园安全和师生健康、顺利完成学业,交出了强国有我,抗疫有我的优异青春答卷。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矢志不渝追求进步,永远向着光明前行。五要将生命科学的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学发现与技术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类培养
教育部于2019年4月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旨在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刚刚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我校申报的20个专业顺利入选。
我校始终坚持以一流的本科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致力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我校一直对标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瞄准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等建设方向,以双万计划为契机,建立健全本校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培育前沿交叉专业。
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措施。制图:吴宛璇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